相较于刀郎《山歌寥哉》的其他歌曲,《翩翩》像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样,因为有太多的意象需要去揣摩领悟,所以不太容易听懂。
《山歌寥哉》除了序曲和尾歌,基本是一歌一故事。比如《画皮》讲人心虚伪的故事,《花妖》讲情为何物的故事,《罗刹海市》讲世间丑恶的故事,但《翩翩》这首歌里偏偏没有故事,对于蒲松龄原著情节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更多是刀郎对人生为何的感悟。
所以想透彻理解这一首歌所表达的内涵,我们要先来聊一聊蒲松龄原作《翩翩》所讲的故事。
说从前有个纨绔子弟名叫罗子浮,十四岁时被人诱惑沉迷于花街柳巷。后来他银子花光,又身染花柳病,一路乞讨想要回到老家去。
半路上,罗子浮遇到一位神仙姐姐翩翩。翩翩用溪水为他治病,裁剪芭蕉叶幻化出锦衣给他穿,又拿水瓶、树叶变出美酒佳肴。罗子浮病愈后,孤男寡女发生不可描述之事。
一日,翩翩的好姐妹花城娘子来做客。罗子浮色心起,席间偷捏花城娘子的金莲,碰杯时又撩搔对方的玉手。奇怪的是,只要罗子浮一动邪念,他身上的衣服立刻就变回芭蕉叶。如此两回,罗子浮只好收回杂念,再不敢妄想。
过了一年,翩翩生了个儿子。罗子浮常常冒出回家的念头。岁月如梭,儿子转眼已满十四岁,与花城娘子的女儿结为夫妻。罗子浮年岁渐大,又提出回家,翩翩无奈说:“你有俗骨,终非仙品。”
于是,罗子浮携着儿子儿媳与翩翩告别,骑着翩翩拿树叶幻化出来的毛驴回了家。等到了家,各人身上的衣物和毛驴又变回了芭蕉叶。后来,罗子浮想念翩翩,回去探望,却再找不到翩翩踪迹。
说实话,我在读完这个故事的结尾之后,有一种莫名的怅然。回想罗子浮这一生,经历过最初的声色犬马,遭遇贫病交加,走投无路幸遇仙女,峰回路转妻儿美满,但最后终究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神仙日子。人生如幻,可发一叹啊。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刀郎在《翩翩》的歌词里又说了些什么。
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总有人偷偷拨弄镜月的指针。
四下报更,也就是四更天,现在凌晨一点到三点的样子。镜月,即镜中花,水中月。
起始的两句是这一首歌的“引子”,说每个人总会错过一些时间或者机缘,世间的一切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后面的歌词全是在围绕这个引子来展开,错失机缘,来去空空。刀郎说“谁不是”,这是自语的口吻,也就说他所讲的也包括他自己在内。
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与楼阁,绿芭蕉红樱桃孑然一身的过来人。
罂缶,一种圆肚长脖的酒瓶。小说《翩翩》中写道“室隅一婴,贮佳酝,辄复取饮;少减,则以溪水灌益之。”
歌词这里的罂缶借指仙女翩翩。翩翩有神仙手段,可以取叶变物,幻化出锦衣玉食和亭台楼阁,暗指荣华富贵的生活。
“绿芭蕉红樱桃”一句化用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说时光飞逝,岁月催人。
我们看罗子浮的一生,历经青楼沉溺,贫病潦倒,锦衣玉食,再到最后孑人一身,可称得上是“过来人”。
有人说罗子浮是刀郎的自况,他也曾红透半边天,也曾经黯然隐退,听起来确实像是那么回事。
但是,我更倾向于刀郎写得是现实的普遍的众生的遭遇,可以是他自己,但又不仅仅是他自己。
未曾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
彼岸花,佛教名曼珠沙华,意思是开在天界之红花。佛家说的彼岸,指超脱生死的地方,彼岸花正是开在彼岸。
这一句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看透世态炎凉,没有走到山穷水尽,就无法超脱生死,也就无法看到彼岸花开。恰似是说没有“山穷水尽疑无路”,又哪里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辛酸只为长安远,倒卧在琼台。
这一句牵涉到“长安”和“琼台”两个意象,也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参照罗子浮的经历来说,罗子浮是陕西邠人,老家距长安不远。他贫病潦倒的时候从金陵往长安方向赶路,一路乞讨的心酸自不待言。半路上遇到仙女翩翩,在山洞留了下来,山洞也可以理解为“琼台”,仙人居住的地方。
第二种解释所说的对象不限于罗子浮,而是众生。“长安”,实际上是功名富贵的代名词,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北上广”,那里代表着更多的机遇、财富,更好的人生。
我们看《长安三万里》里面,李白到长安求取功名,遭遇挫折后转而问道修仙。
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卖开花杖。
海市,即海市蜃楼,美好又虚无缥缈的东西。开花杖,原指一种装饰华丽的花杖,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繁华和荣华,暗指短暂和虚幻的欢乐。
这一句是提醒世人要小心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像海市蜃楼、绚烂花杖一样短暂易逝。
辽遥的天河啊纷纷流淌的挽歌郎。
挽歌郎,指在葬礼中唱挽歌的人,比喻在悲伤和哀悼中的人,暗示生命的无常和苦难。
人生起起伏伏,喜怒哀乐随着时光流转,珍惜当下,莫要过度追寻美丽又虚幻的东西。
蓝采和啊,醉酒当歌,红颜易老转眼桑田泛清波。
蓝采和和上面的挽歌郎一样,又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蓝采和,八仙之一。未成仙之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后得钟离权度化,乘云而去。
了解了蓝采和的人物背景,这一句歌词就比较容易理解,是说相比世人的追名逐利,钩心斗角,倒不如像蓝采和一样醉酒当歌,逍遥自在。
时光易逝,红颜易老,转眼间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她也曾是越过了银河万里的荒原,他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在人间。
她,指翩翩。翩翩也曾是天上的仙子,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
他,即罗子浮(也有说指蓝采和)。罗子浮虽是轻浮郎,却有仙缘,恐怕也是天上仙人流落在凡间,在人间享受了富贵荣华,也尝尽了冷眼辱骂。
唯有那不眠的凭栏与情仇依舍。
“凭栏”一语,是古诗词里常有的意象,暗含着孤独、愁思的意味。
此句是说唯有在那不眠的夜里,依靠着栏杆想起曾经种种,爱恨情仇纠缠不休。世俗人常有的经历。
是云摇是雨散都在同一个摇篮。
初唐诗人宋之问诗句“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意指风雨飘摇,各自分散,天长海阔少有音信。
但不管我们各自去了那里,终归是殊途同归,所有人都在同一个摇篮,同一个梦里。
邯郸梦啊古今同,荣华易去青山处处英雄冢。
末一句是全歌总结,醒世恒言式的警句。
邯郸梦,即黄粱一梦的典故。说有一个卢姓书生,进京赶考,功名不就。途径邯郸一客店,有道士送他一个枕头,卢生倚枕而眠,梦见自己取了温柔妻,中了进士,做了燕国公,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卢生梦醒后,一切如故,道士仍在身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在锅里哩。
古往今来,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有一个邯郸梦呢,期盼着功成名就,荣华富贵。但是荣华富贵最是容易消逝,不信的话你看那青山上留下的座座英雄冢吧。
总而言之,《翩翩》是一篇警世之作。我们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有人高开低走,有人大器晚成,唯有经历过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谛,什么荣华富贵,什么房产豪车,到头来谁也带不走。我们赤条条来,然后又赤条条走。
一家之言,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