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植物列表,小伙伴回复名字即可自动获取
秋天开花花卉:天竺葵、勿忘我、假龙头花、金鱼草、晚香玉、万寿菊、康乃馨、孔雀草、宿根福禄考、丛生福禄考、虞美人、仙客来、彼岸花、旱金莲、牵牛花、翠菊、勋章菊、蓝眼菊、矢车菊、非洲菊、金光菊、黑心菊、菊花、丽格海棠、竹节海棠、球根秋海棠、铁十字秋海棠、彩叶秋海棠、
夏天开花花卉:萱草、再力花、鸢尾、梭鱼草、鸡冠花、凤仙花、四季秋海棠、常夏石竹、波斯菊、紫花地丁、大丽花、蓝花鼠尾草、千日红、百日草、绣球花、含羞草、月季、美女樱、三色堇、向日葵、睡莲、桔梗花、太阳花、茉莉花、紫罗兰、文心兰、栀子花、满天星。
冬春花卉:风信子、瓜叶菊、长寿花、蝴蝶兰、君子兰、报春花、百合、雏菊、蟹爪兰、水仙花、猪笼草、天竺葵、芦荟
室内观叶植物:
A、灌木:大叶伞、鹅掌柴、金钱树、朱蕉、夏威夷椰子、鱼尾葵、散尾葵、富贵竹、棕竹、幸福树、发财树、
B、草本:绿萝、吊兰、文竹、红掌、白掌、豆瓣绿、合果芋、滴水观音、喜林芋、马蹄莲、竹芋、粗肋草、虎尾兰、牡丹吊兰
C、多肉植物:仙人掌、仙人球、金琥、
D、悬挂及攀援植物:绿萝、吊兰、常春藤、牡丹吊兰、锦屏藤、爱之蔓、纽扣玉藤、球兰、合果芋、
E、蕨类植物:铁线蕨、鹿角蕨、波斯顿蕨、鸟巢蕨、翠云草、半边旗、肾蕨、新月蕨、斛蕨、观银座、凤尾蕨
F、香草植物:罗勒、孔雀草、驱蚊草、天使花、马郁兰、碰碰香、百里香、迷迭香、薰衣草、薄荷。
花草养护知识:扦插、水培
芦荟
1别称
卢会、讷会、象胆、奴会
2科属产地及形态
产地:原产于地中海、非洲
科属及形态: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
茎: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或短茎,不少为灌木或攀缘植物。
叶:草本芦荟叶多基生,灌木和乔木芦荟的叶都为茎生。多互生,螺旋状排列,多数为莲座形叶盘。叶多浆,叶肉肥厚。有的叶背有刺或叶面有刺。叶全缘,多具有波状锯齿,少数为纤毛。
花:顶生、侧生,总状、伞状、圆锥状、圆柱状或头状花序,通常为无限花序。花红色、棕色、粉红色、黄色、橙红色、乳白色。
3品种简述
全世界有野生芦荟约多种,另外,还有变种和杂交种约多种。品种不同,其药效成分和含量也不同。众多种类的芦荟中,可供药用的约有10余种,可食用的有6种,其余用于观赏。
集中常见的药用芦荟的品种介绍:
开普芦荟(AloeferoMill)又称青鳄芦荟、好望角芦荟、非洲芦荟,原产南非。株形很大,叶色深绿,叶缘有红褐色角质齿,30片-50片叶簇生于茎顶。茎粗而长,株高3m-6m。初春在叶腋中抽出总状花序,花色橙黄色,结蒴果,靠种子繁殖。从叶子的切口中收集滴落的汁液,起初为黄色,以后变成褐色,经日晒干燥后成块,粉碎后就是药典中记载的“芦荟末”。该品种主要用于生产芦荟干胶。
树芦荟(AloearboresensMill)又称日本芦荟、木剑式芦荟、木立芦荟,在我国民间称为龙角芦荟。原产南非,主要产于日本。外形象直立的树木,单叶较小,叶片狭长披针状,形似镰刀,向外弯曲扩展,叶肉肥厚多汁,背部突出,叶断面呈V形,边缘有刺状坚硬的小齿,叶色灰绿色到绿色,叶面无痕,两边呈锯齿状,主干茎部不断长出侧枝,可用作插枝繁殖,冬天抽穗开花,花像纺锤形,红色。适合于加工成干粉,保健品,鲜叶可食用和药用。
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俗称美国芦荟。又名巴巴多斯芦荟、翠叶芦荟、沙漠芦荟、真芦荟等。原产中美洲的巴巴多斯岛和库拉索岛。茎短,叶呈螺旋状或轮生排列,披针状,叶长30厘米~7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4厘米-15厘米,边缘有小齿。叶灰绿色或蓝绿色,上有白色斑点,随叶片生长白色斑点逐渐消失。花黄色但不结籽,靠侧枝分枝繁殖。是目前利用最广泛的品种。含有丰富的凝胶,可加工成千粉、凝胶,鲜叶可直接食用、美容、药用。美洲大量栽培,中国也有栽培。
中华芦荟(AloeveraL.Varchinesis(Haw.)aberg)又名斑纹芦荟、中国芦荟、象鼻草、罗纬草、油葱等。主要生长在云南红河流域,是库拉索芦荟的变异品种,该品种茎短,着生于茎的顶部,叶片长30~70厘米,茎部宽达4~15厘米,
前端尖,边缘有小刺,叶片灰绿色,比木立芦荟颜色更深,花黄色,有明显的白色斑纹,繁殖力强,靠分枝繁殖。鲜叶含丰富的水和凝胶,主要用于美容、食用、药用,可加工成饮料等。
皂质芦荟(Aloesaponaria)又称皂角芦荟,几乎无茎,叶子表面具有斑纹,叶簇生基部,呈螺旋状排列,叶有半直立和平行状两种类型。叶肥厚,狭披扁平,有美丽的白色斑点斑纹,叶长20厘米~70厘米,宽3厘米~10厘米,叶先端渐尖,叶缘有刺状小齿。皂质芦荟由于其叶片上美丽的斑纹,最具观赏价值。叶片中几乎不含芦荟大黄素。药效平稳,对外伤、皮肤病、美容效果好,对溃疡病治疗效果明显。
元江芦荟(AloeyuanjiangensisXiongZhengsp.nov.)别名亚哈菲、逼火丹、碧合草、火炼丹等。在我国云南干热河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台湾以及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分布。须根发达,具粗壮根状茎,长者可达1m多。株型较松散,高1m以上。叶簇生于基部,直立,叶在苗期呈螺旋状排列或轮生排列两种,到成株期呈螺旋状排列。叶肥厚汁多,狭披针形,皮壁较薄,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的扭曲,两面平滑,先端渐尖。叶呈浅绿色,上有白色斑点,随叶片生长白色斑点逐渐消失。叶缘上有钝硬齿。被认为是早
先引入的库拉索芦荟变种。
好望角芦荟(A.f,,rarMill)茎直立,高达3m~6m,一般株高1.5米左右,茎秆木质化。叶30—6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厘米~80厘米,宽8厘米~12厘米,叶正背两面,叶缘两侧具刺,叶探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圆锥状花序,长60厘米左右,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带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蒴果。
小建议:因为芦荟品种繁多,所以如果要食用或者美容的小伙伴千万要找到可靠和专业的卖家。不是所有芦荟都能美容和食用的。
4花语及典故(送花指南)
芦荟的花语是自尊又自卑的爱。
5用途
芦荟和其它盆栽观赏性植物一样具有美化环境、点缀和净化居室空气的作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善,加之其易栽培、易成活、易管理的特点,芦荟已成为许多家庭花卉栽培的首选植物之一。
净化空气:芦荟是景天酸代谢类植物,具有一般花卉不同的特点,不仅白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而且夜间能迅速地固定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在室内摆放几盆芦荟,可以清除室内空气中的部分有害气体。
空气质量指示:当空气中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超过一定限度,芦荟无力彻底清除时,芦荟的叶部会出现一些褐色或黑色斑点,则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室内小环境空气质量下降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食用和药用价值:芦荟还是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天然药物,芦荟鲜叶、芦荟花和芦荟根都具有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含有芦荟甙、芦荟大黄素、异芦荟苦素、糖类及蛋白质等。味苦,性寒,有清热导积、通便、杀虫、通经等功效。外用治癣疮和烫伤等症。目前研究证明芦荟有抗癌、降低血糖、消炎、抗过敏、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健胃以及美容护肤等作用。因此芦荟是集药用、食用、保健、观赏、环保于一身的多功能植物珍品。
一切芦荟制品孕妇禁止使用。
6种植及开花时间
春秋分株,春天开花
7生长习性
栽培难度:简单
光:喜阳光充足,过于阴蔽易引起叶片局部腐烂。在室内栽培芦荟,白天要尽量将芦荟摆放在光照充足的窗台或阳台上面,充分利用自然光,确保有足够的光照促进芦荟的生长,而在晚上可将芦荟移至室内或卧室中,可有效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芦荟也同时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在管理中要适时将芦荟花盆转换方向,避免植株向一个方向倾斜,以确保芦荟植株外形的对称美观。
温:芦荟怕寒冷。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当室温低于5℃时芦荟则会受到冻害,温度低于O℃芦荟的细胞内部就可能发生结冰现象,彻底破坏芦荟的原生质和细胞结构,受害部位就会萎蔫死亡。所以,盆栽芦荟冬季要注意做好越冬保温管理,保证盆栽芦荟安全越冬和正常的生长。
水:耐旱、怕长期积水。长期不浇水会抑制生长,叶片干瘪无汁.利用价值降低。而浇水过度,则会烂根.甚至死亡。所以,要做到合理浇水。春秋两季.鹰大清晨和傍晚进行浇水,一般在一周左有为宜。而夏天则笺2—3天浇1次水。在冬季要少浇水.一般在两周浇1次水。浇水时要考虑气候因素,如果周围空气湿度大,蒸发强度低,要少浇水;空气十燥.气温高,要及时浇水,防止盆上和叶片失水过快。。浇水时最好使用井水或雨水,自来水要先晒水放置一段时间再使用;如果水质较硬,可浇腐熟的淘米水或泡至发酸的果皮水。此外经常用喷壶向芦荟叶片喷水,不仅可以增强芦荟叶片的膨胀压,促使叶片饱满,还可以清洗叶片上面的灰尘,利于观赏。
肥:根据芦荟植株的大小、生长发育时期,进行适时适量追肥。芦荟植株大、生长发育快,春秋季就应加大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反之,则少施。芦荟追肥以饼渣等有机物发酵后的液肥为主,加入6倍左右的水结合浇水施入。也可使用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等颗粒缓释无机复合肥,每盆施入0.1~0.2g,撒在盆土表面。追肥时间春夏秋季应在晴天的傍晚进行,冬季可在中午进行。在追施液肥时,避免将液肥滴在叶片上,否则会烧伤叶片或导致黑斑病的发生。
盆、土:由于受到容器的限制,盆栽芦荟的培养土必须具有充分的腐殖质和肥力,良好的团粒结构和通气、保水、透水性能,pH6~7,呈中性。且培养土不带病虫、无污染物、无臭味。培养土的配置比例为草炭土或松针土5份,有机堆肥2~3份,园土、粗沙或珍珠岩或锯末2~3份。或腐殖质、田园壤土、河沙为4:4:2。也可适当混入一些陶粒,以增强透气性。锯末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充分发酵,否则会影响芦荟根系的生长。
可选用花卉栽培中普遍使用的花盆,如瓦盆、塑料盆、陶盆、紫砂盆等。瓦盆排水透气性好,但在室内摆放不够美观,且易碎。而塑料盆、陶盆、紫砂盆比较美观,观赏性较好,但排水性、透气性差,二者可结合套用,即内盆选用瓦盆,外盆选用塑料盆或陶盆,用于室内布置,美化环境。
芦荟生长到2~3a时盆内的养分降低时,应换掉盆中原有的培养土。换盆时只将盆底的土和表土各去掉一部分,剔除烂根,然后换入盆中并填入新的肥料和培养土。如果原盆较小,可选用较大一点的新盆。换盆应避开花期,在开花后换盆为宜。换盆后浇水并将花盆置于遮荫处7d,然后放在阳光处即可。
8繁殖及苗期管理
播种:芦荟栽种3~4年开始开花结籽,种子很小,有茸毛。种子寿命较短,采收后应立即播种,否则难以发芽。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度,故不宜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炎热的夏季播种。一般采用沙盘播种育苗,然后移栽。播种盘可采用塑料浅盘或陶瓷浅盘,底部打许多排水孔。播前把细砂土装在盘内,铺平,把种子均匀撒在砂土上,再撒一层细砂或细砂土,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张报纸,再将播种盘置于水槽中使水浸及盘高的1/3左右,当报纸浸湿后,把盘取出,数天后如报纸干了,可再放入水槽中,浸湿后再取出,播后6~10d开始发芽,发芽初期可在报纸上扎些小孔利于通气,再过5~6d大量出苗后,即可揭去报纸。幼苗出土30d左右,可将幼苗移栽到细砂土做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移栽。栽后要防雨淋,每10~15d施1次水肥,中午宜盖帘遮阴,早晚揭开,苗高10厘米左右即可定植。
分株:可于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将芦荟每株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茎连接的地下茎,即可定植。
9修剪
暂无
10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考虑到很多人是家里盆栽,我在整理一些环保的小偏方)
由于芦荟叶片内含有很多化学物质,如芦荟酊(aloedin)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病虫害很少。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介壳虫,这些害虫主要为害幼苗或嫩叶,发生量不多。在室内栽培芦荟,虫量不多时,可人工抹杀或用清水冲洗。病害主要是黑斑病和软腐病,宜在管理中避免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平时对初发病叶及时整片摘除,并减少浇水量,其伤口可自行痊愈。室内应坚持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免影响环境与芦荟的食用。
11其它注意事项
(1)芦荟在外形上容易和百合科的十二卷属以及龙舌兰属的植物相混淆,如叶肉肥厚、株形相似,各地名称不同。在实际选择中,一定要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分清哪些是药食兼用,哪些是用作观赏的品种,避免误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