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
岸
花
原创作品《彼岸花》
已被广州相宇先生收藏
Part1
看见的,熄灭了
消失的,记住了
——王菲《彼岸花》
————彼岸花的由来
彼岸花之所以得名,主要是源于它夏季休眠的特性。
彼岸花(Lycorisradiata),石蒜属植物。花发于夏初,落于秋末,人称“草莫见花莫见草”。彼岸花大多生长在阴森潮湿的环境里,如田间小径,河边步道或是墓地,其着生地为红壤,耐寒性强,喜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有夏季休眠习性。彼岸花的原产地是中国和日本,主要观赏胜地在云南大理、丽江,台湾太鲁阁、马祖,以及日本日高。
彼岸花在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长叶子,秋天立起开花,冬天花茎又慢慢褪去。石蒜类的特性是先抽出花葶开花,花末期或花谢后出叶;或是先抽叶,在叶枯之后抽葶开花。夏初,红花石蒜地上部分的叶片枯萎,地下的鳞茎进入休眠;夏秋之交,花茎破土而出,伞形花序顶生,有花5至7朵,红艳奇特,花瓣反卷如龙爪;叶在花茎枯萎后又即抽出。叶萎花开,花谢叶出,花叶永远不会同时出现。所以彼岸花花开不见叶,出叶不见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花开叶落,叶绽花萎,永生永世,不得相见。除红花石蒜外,其它石蒜种类也大多具有夏季休眠的特性。
另外,彼岸花的花期也很特别。彼岸花开在春分前后3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3天叫秋彼岸。由于彼岸花往往盛开在墓地附近,色泽鲜红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礼节日),加之彼岸花叶落花开,花落叶发,永不相见。因此在日本传说中,彼岸花便染上了死亡与分离的不祥之意。彼岸花在日本常用于丧礼,又被称为死亡之花。
然而在中国,却因其鲜艳色彩而成为常见的喜庆用花。彼岸花在中国历史上被叫做金灯、赤箭或者无义草、铁色剑。有关彼岸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
“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
Part2
彼岸花开开彼岸,
断肠草愁愁断肠。
奈何桥前可奈何,
三生石前定三生。
——无名氏《全唐诗》
————红白两色彼岸花
我们常认为彼岸花是红色的,事实上彼岸花有两种颜色,浓烈的血红色和纯洁的白色。红色彼岸花是曼珠沙华,白色的彼岸花是曼陀罗花。
《妙法莲华经决疑》中云:
云何曼陀罗华?
曼珠沙华
曼珠沙华
白圆华,同如风茄花。
云何曼珠沙华?
赤团华。
彼岸花曼珠沙华、曼陀罗华,是佛经中描绘的天界之花。曼珠沙华的名字来自法华经,为天界四华之一,梵语意为开在天界的红花。其花鲜红柔软,诸天可随意降落此花,以庄严说法道场,见之者可断离其恶业。曼陀罗华(mandarage),是梵语的(māndārava)原意为天上之花,大白莲花,指佛现时天上降下色泽及香气美好的花,见者心乐。
彼岸花也是《法华经》所说六瑞中雨华瑞,由天雨四种之华: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译者如其次第,译为白华、大白华、赤华、大赤华。光宅法华义疏二曰:“摩诃曼珠沙华者,译为大赤团华”。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Part3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
花叶永不相见。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佛经》
————黄泉之花
相传人死后先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一般认为彼岸花是生长在连接人、冥、魔三界的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也是冥界唯一的花。
彼岸花花色如血液一样绚烂鲜红,铺满通向地狱的路,花海遥遥望去就如同鲜血铺就的地毯,被喻为”火照之路。这花海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过了那盛开着彼岸花的黄泉路,就到了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忘川河旁有块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鲜红如血,上刻四字“早登彼岸”。
忘川河上只有一座桥,叫奈何桥。奈何桥尽头有个望乡台,那是最后遥望家乡和亲人的地方。在忘记今生一切的记忆前,在脱胎换骨重新成为另一个人之前,你可以在这里,最后的回望你一生的爱恨情仇。亡灵们沿着彼岸花的指引走向幽冥之狱,当灵魂渡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
望乡台旁有位孟婆,手中提着一桶汤。每个走上奈何桥的人,孟婆都会问你是否要喝下这孟婆汤。孟婆汤由忘川水熬成,也叫忘情水,喝下它就会忘记今生今世。一生的爱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会随着这碗孟婆汤消逝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
不是每个过桥人都愿意喝下这碗孟婆汤。为了来生不会忘却今世的记忆,过桥人可以不喝孟婆汤,但要付出代价,那就是必须跳入忘川河。在忘川河水中受尽折磨,眼睁睁看着曾经的亲人爱人一次次经过却形同陌路无法相见,千年之后方可投胎。然而千年时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等待换来的又是什么呢?
————冥界之花
在西方传说中彼岸花则代表着恶魔的温柔。彼岸花是由神魔之血混合诞生的,她自愿投入地狱,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亡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彼岸花如血一样绚烂鲜红,铺满通向地狱的路,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彼岸花香传说具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彼岸花汲取幽灵作为养料,用斯迪克斯河的河水滋润自己,被允许在冥王哈迪斯的宝座下盛开。
Part4
我曾经听人说过,
当你不可以再拥有的时候。
你唯一可以做的,
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王家卫《东邪西毒》
彼岸花的象征与药用
彼岸花颜色犹如鲜血,是种灵异气氛很重的花,她的美,是妖异、灾难、死亡与分离的不祥之美。或许是因为它深艳鲜红的色泽让人联想到血,又或者是因为它的鳞茎含有剧毒,在文学作品中,它的形象常常与“疯狂、血腥”之类的概念相关联。在炎之蜃气楼的邂逅篇《真皓き残响》中,桑原水菜笔下写到景虎自杀的瞬间,看到喷出的鲜血如同盛放成群的彼岸花。
然而彼岸花也不总笼罩着死亡的阴霾。彼岸花在中国也称“舍子花”。根据中医典籍记载,石蒜鳞茎性温,味辛、苦,有毒,入药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解毒之效。由于它能消肿、杀虫、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称健康的守护神,又名舍子花。
Part5
日本花语:“悲伤回忆”
朝鲜花语:“相互思念”
中国花语:“优美纯洁”
————凄美的爱情故事
东方传说中彼岸花则是一个爱情故事。相传从前有两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彼和岸,上天规定他们两个永生不能相见。但他们心心相惜,互相倾慕。终于有一天,他们不顾上天的规定,偷偷相见。见面后,彼发现岸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岸也同样发现彼是个英俊潇洒的少年,他们一见如故,心生爱念,便结下了百年之好,决定生生世世永远厮守在一起。
因为违反天条,彼和岸的感情是不得善终的。天庭降下惩罚,给他们两个许下了一个诅咒——让他们变成一株花的花朵和叶子,有花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花叶两相错。
传说轮回无数后,有一天佛来到这里,看见这一株花十分奇特,便来到它前面仔细观看,只一看便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佛既不悲伤,也不愤怒,他仰天长笑三声,便伸手把这花从土中拔了出来。佛把花放在手中,感慨道:“前世你们相念不得相见,无数轮回后,相爱不得厮守,所谓分分合合不过是缘生缘灭,你身上有天庭的诅咒,让你们缘尽却不散,缘灭却不分,我不能帮你解开这狠毒的咒语,便带你去那彼岸,让你在那花开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途经过地府的三途河,不小心被河水打湿了衣服,而那里正放着这株红花,等佛来到彼岸解开衣服时,发现鲜红的花朵已经变成纯白。佛沉思片刻,大笑云:“大喜不若大悲,铭记不如忘记,是是非非,怎么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佛将这花种在彼岸,叫它曼陀罗华,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
可是佛不知道,他在三途河上,被河水褪色得花把所有得红色滴在了河水里,终日哀号不断,令人闻之哀伤,地藏菩萨神通非常,得知曼陀罗华已生,便来到河边,拿出一粒种子丢进河里,不一会,一朵红艳更胜之前的花朵从水中长出,地藏将它拿到手里,叹到:你脱身而去,得大自在,为何要把这无边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无边的地狱里呢?我让你做个接引使者,指引他们走向轮回,就记住你这一个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陀罗华,就叫你曼珠沙华吧。
从此,天下间就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个长在彼岸,一个生在三途河边。
佛曰:
梵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彼岸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生于弱水彼岸炫灿绯红
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开花开彼岸
花开无叶叶生无花
想念相惜却不得相见
独自彼岸路
彼岸花花叶相错生生世世不得相见的传说令人感伤,永生相隔大概是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与其悲伤叹惋,倒不如,怜取眼前人。劝君,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