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苗谈ldquo体middot

林天苗谈“体·统”

文/采访/李宁

五百字艺术家/策展人口述近期实践

林天苗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个展“体·统”着重呈现了艺术家近两年涉及玻璃、液体等全新材质的作品,及其与她早期创作之间的呼应关系。本文中,林天苗深入探讨了两批作品如何共同传达出当下个体、集体、社会及政治之间的角力,这种角力状态又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反射到作品形式和材料不断提纯给艺术家带来的考验。展览将持续至8月26日。

林天苗,《我的花园》,年,铝合金框架结构、玻璃、液体循环系统、地毯,尺寸可变.

我更想说的是,集体偷欢、集体共谋、集体参与和集体沉默的隐喻如何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

对我来说,展览“体·统”四个部分的标题“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公共意识”和“终极意识”仅仅是我与策展人亚历山德拉·孟璐(AlexandraMonroe),以及与馆方在语言沟通时的桥梁,解释它们的文字含义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沿着四个部分的路径设定,一层一层走上去的每位观者个体独特的生理、心理体验,以及个体认知程度的微妙差异性,才是最让我着迷的地方。

美术馆二层(“个人意识”部分)的两件作品《白日梦》()和《反应》()正是调动观者这种体验和心灵感悟的开始。《白日梦》通过敏感的线把沉重的床拉至悬浮到空中,这种较劲的状态是我最用心的地方,也是对“真我”和“假我”并存的质疑。《反应》则是把观者置于孤独的陌生化空间,抽离现实,让他们彻底不受外界影响,仅依赖于自己跳动的脉搏来启动整个装置,在洁净的状态下去体验自己带给自我的心理感受。同步的脚底震感、机械的声音和模仿血液黏稠度的蓝色液体,既是机械的、假设的“我”,又是真实的“我”,这种感觉即分裂又怀疑。20年前的作品《白日梦》可能是作为艺术家的我,对“我”的自我询问和观望;而新作《反应》则是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提示观者“我”的存在。两者的方式截然不同,但都强调了“我”的意识之间相互呼应的关系。

林天苗,《嗨!!!》,-年,白棉线、投影仪、扬声器、扩音器,××厘米.

《白日梦》()和《嗨!!!》(-)都动用了我本人的形象。在前者中,我的身体可能代表了女性脱离“女”的体验反应;后者对我肖像的使用掺杂了时间和噪音带给线的震动,萃取了社会、政治等因素,标志着某种由个体关怀向集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huae.com/bhtx/8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