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ldquo中小学名

北京荨麻疹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44.html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第三批“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在历时多年脚踏广州教育实地的实践后,怀揣着对更好、更真教育的求索,在烟花三月,樱花漫舞的时节陆空并行,飞机高铁并用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名师理论指引、名校实地观摩的充电研修之旅。

培训首天,日程爆棚,收获满满。在夫子庙畔,江南贡院旁,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承贵教授以《儒学——提升生活的智慧》为题,引领我们重新梳理了对于儒家学说的定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结合教育教学小案例从儒学对于开创生活、经营生活、疏通生活等崭新的视角带领我们领略儒家学说鲜活的生命力。

下午大家参观了坐落于长江路碑亭巷51号的南京市第九中学(东南大学附中)。这所在六朝宫殿遗址,千年文脉之地的百年老校。参观了学校乐团,体育馆,创客空间,观看了学生拍摄的宣传短片,近距离感悟博雅尚美”的九中文化,体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士、吸取西方博雅教育之精髓、顺应时代发展之要求的“全新的素质教育”。

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教授以她多年扎根基层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经历,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濡染作用,信手拈来大量生动的案例,娓娓而谈,从实践与理念相结合的角度扩宽大家的视野。

26日早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邵泽斌教授关于《构建有温度的现代学校制度》的讲座。学校发展需要校长的人格魅力、制度的公平公正、文化熏陶下的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等,其中学校制度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制度是基于学校章程而形成的规范办学的系列要求,更多体现了学校管理者想要规范员工行为、维护学校秩序的一种美好愿望。在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而且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可见学校制度是学校意志和教师意志的统一,其文化内涵只有被教师真正认同,教师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这种制度。因此,制定学校制度并不是学校管理者的特权,只有让教师拥有话语权,激发他们参与制度出台的全过程,并在参与的过程中,管理者与教师达成共识,这样出台的制度才能使教师心服口服,自觉遵守。李开复说过:“尊重原则,有效执行,才是管理的真谛。”现代学校管理需要刚柔相济。既要遵循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制度是刚性的,所以它需要无条件地执行。但是,教师的需求是多元的,具体的情况又是复杂的。所以,这就迫使我们考虑如何处理好刚性管理与人本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制度无情人有情,但不是变通制度,而是在制度设计中考虑到教师的困难和需求,在严格执行制度后辅之以关心和抚慰。人本化管理要建立在讲规则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以人为本是前提,规则和制度是保障,相辅相成,兼而有之,学校才会有条不紊,充满生机。作为校长,要学会面对各种复杂情形,逐渐积累管理智慧,力求做到“以人格感召人,以行动激励人,以感情温暖人,以制度培育人”。

下午,我们到南京29中高中部实地考察,通过看校园、听校长报告等形式获得了名校教学与管理的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亲身感受名校长的风采,切身感悟到名校的风韵。学校散发独特的学园文化气息,体现现代教育办学的追求,创建特色学校模式,都给予我们许多的启迪和思索。

年3月27日,我们校长学习班一行36人在华南师范大学钟博士、李老师带领下到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参观学习。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创办于年,现已发展成为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

当天我们参观了学校校园环境和学校的科技实验室,观摩了初三语文复习课《中考说明文复习》,听取了学校初中部胡校长的办学汇报,胡校长从德育管理、校园建设、中考质量、课程建设等方面作了分享。

名校的特点之一:理念先进

该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齐心协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优良、特长明显,即素质发展全面的现代文明人”。办学业绩显著,教学质量在省、市、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名校的特点之二:注重学生发展全面

实行自主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育人模式,该校在学生会组织下设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通过招聘、公开竞选,全校学生投票、公示而后产生。他们参与学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参与校园秩序的维护与管理。

开设校本课程:为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需要,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标准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校本课程。由各备课组挖掘资源开出课程门类,而后有学生与家长共同商定,自主选择。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时间,学生跑班上课。近两年,所有学科均开设了校本课程,累计达58个科目。学生兴趣盎然,家长非常满意。

开展主题活动:该校以“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德育工作重点,开展系列活动。学校组织了以体验、理解交警工作艰辛的“协警”活动、以“爱自己、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老师”的“五爱”活动、“人生格言”的征集活动、为贫困地区及受灾地区的儿童捐书、捐款、捐衣物活动,还有爱我中华“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班会等等活动……这些活动坚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原则,贴近学生,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崭露才华,陶冶了情操,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促进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及价值观的形成。

名校的特点之三:校园美丽,设施一流

该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机房、学生食堂。教室宽敞,采光符合规定要求,课桌椅按照学生身体实际设计,配套齐全,设施完好。

该校教育现代化工程在省、市均处于领先地位,配有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校投巨资配置每一间教室的电教设备(包括液晶显示仪、实物展台、电脑、闭路电视、扩播器等),宽带高速网和电脑办公系统为教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之路、为开阔学生视野、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创设了有利条件。

置身于年的春天,二十九中的校园里生机盎然,桃李争艳。我们认为:

关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尊敬家长,让每一位家长口感到满意;

善待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

3月28日,南京研修第四天。

上午,我们一起聆听南京市第九中学张恒柱校长的报告。南京九中创建于年,现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示范高中。学校以“博雅尚美”为校训,以“勤奋求实,团结进取”为校风,以“严勤专恒”为学风,以“严实活”为教风。学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城市孩子发展”的优秀城市高中之路。

下午,我们跨过长江,参访位于江北的江浦区行知小学。教育家型校长杨瑞清38年扎根乡村学校,立志乡村教育振兴。多年来,行知小学发扬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奉献、创造精神,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潜心探索乡村教育新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昔日落后的村办小学正在成为千万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行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校长逐渐确立了以“学会成长、学会联系、学会赏识、学会担当”的行知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策略,成为江苏省陶研会副会长。在他的引领下,一所体现着科学育人、科研开发、服务示范、形象宣传、自我造血等多功能的中国新型乡村学校正在崛起。

进入南京学习的第五天,但是同学们热情不减。早上不到8:30大家便已兴起致勃勃地来到参访学校——南京金陵汇文学校。金陵汇文学校是南京市第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由金陵中学和拉萨路小学强强联手于年9月开办。学校因金陵中学的前身汇文书院而得名。两所学校联合办学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碰撞渗透和融会贯通。我们对这一所特别的学校充满好奇与期待。一进校门,优雅的美女校长薛副校长接待了我们。她带领我们参观了简洁、高雅、充满童真的校园。大家被浓郁的和美校园文化氛围所吸引。其中校园中的三面文化墙:“荷韵图”、“筑梦墙”、“百家姓一家亲”设计高端大气有内涵,生动地诠释了学校“和而不同共生共长”的文化认同和办学追求。在会议室里,薛副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学校拔节生长、璀璨夺目的十年办学史。学校立足和韵文化构建聚焦学校整体改革,建立了基于和韵文化办学理念的“和融课堂”、“和韵课程”、“和乐德育”、“和雅团队”“和美校园”五位一体的学校文化模型。学校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走上了高位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了南京名校。在会议室里,薛校、周主任、杨科长、年轻的班主任尹老师分别从学校的德育模式、教师团队的打造、卷入式的教研的开展、伙伴学习模式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学员们还就青年教师的培养,汇文“CEO”、“习惯银行”等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惊叹学校超前、创新与务实。感觉此行干货满满!收获满满!

午后便马上进入教室聆听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张新平教授主讲的《如何做一位欣赏型教师、欣赏型领导者》专题学术讲座。

讲座开始时,张新平教授以人民日报对肿瘤专家花宝金教授进行采访时提出的问题“治疗病人是否具有成就感”开场,之后介绍了“问题诊断解决型校长”以及“医护型教师”等概念。张教授分析了“医护型教师”以及“问题诊断解决型校长”的教育信念主张的问题。诊断解决往往在实践中又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并用社会心理学中“自我实现的预言”原理对此进行了说明。他提出“优势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教育信念、教育哲学的差异,强调了“优势教育”实验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认为每个孩子、教师都有价值,有闪光点,而欣赏型教师/校长的角色需要具备优势挖掘、优势聚焦、亮点展示的能力。张教授提出,欣赏型教育或管理在其展开过程中,本身就自然达到了教育或管理的根本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在学校构建一套全新的欣赏型教育或管理的话语体系。张教授进一步指出,教育事业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老师、校长从工作中找到快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落实这些“每一个”是我们教育行业中的每一位研究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金陵三月满城花,梧桐坦白吐新芽。

广州学子齐相聚,共觅教育好年华。

夜寝秦淮好人家,昼闻育人思无涯。

不忘初心研学径,砥砺奋进好年华。

五场讲座皆专家,教育大道彼岸花。

启引思维开视野,助力办学好年华。

学校面貌多样化,交流缤纷思想花。

有容纳大互借鉴,用心用功好年华。

学习本来是文化,难得六组成一家。

跨越长江来南京,遇见教育好年华。

听名家大伽言,观宁教育人景。

行走幸越之旅,追教育好年华!

追教育好年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huae.com/bhtz/8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