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本来就是一种牺牲,一种自愿牺牲。这句听上去很令人难过的话出自于《妙先生》,一部我等了两年的电影。在我看完不思凡的《大护法》时,我就很期待这部《妙先生》。彼岸花,人心,堕落和牺牲这些字眼很吸引我,于是我在它撤档的最后一天赶去了电影院,看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还好我赶来了。《妙先生》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故事就是:寻迹者在妙先生的指引下,探寻大地的秘密。相传,只要吃了彼岸花就可以实现任何愿望。彼岸花只寄宿在内心纯洁善良的人,但是只要有彼岸花的出现,周围的人都会堕落。寻迹者丁果的任务就是找到彼岸花的宿主,从宿主体内取出彼岸花,拯救那些受到彼岸花影响从而堕落的人。但是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因为取出彼岸花宿主就会死。这看上去是一个矛盾而且痛苦的过程,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杀好人救坏人的过程。电影里第一个出现的彼岸花寄宿者是被捡回来的孝文。在整个村子的人可以为了一只火蝉蜕而兄弟反目,六亲不认的时候,孝文却依然保持着一分孝心。年轻力壮的孝文居然在照顾着残疾的养父,以前在内心憧憬着村庄能够回到以前。在周围人的贪婪和堕落之中,孝文的这一份善良和单纯就显得愚蠢且不可救药。其实电影当中最令我震撼的并不是孝文选择自我牺牲去拯救村民,而是孝文的养父。然后他开始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就能够预判到这并不是一个好人。当肖文在生与死之间纠结之时,养父痛苦很表面,我甚至能够觉察到一丝兴奋和期待。孝文死后,养父一把吃下彼岸花,这个镜头其实有吓到我。看完这个镜头之后,我很难再说出些什么,真理之外,却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实,当养父说出孝文是捡来的时候,我就大概能预判到结局。但是当这个镜头真的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又被吓了一跳。那一句杀好人就坏人在我脑子里重复,我和丁果一样,开始惋惜孝文的死。但是又在现实之中无力挣扎。电影里讲述了三个彼岸花的宿主自愿牺牲的故事。这三个不同的故事当中,代表了三种人类的善良的情感。孝文展示的是孝顺之情,第二个故事中的笃展示的则是相反的感情。比起善良单纯的孝文,萧笃是武侠小说中的那种市井当中的混混形象。在他看上去泼皮无赖的形象之下,隐藏了一颗柔软善良的心。你初次见他的时候,根本不会相信这个整日在赌场混迹出老千的人竟然是彼岸花的宿主。但是当看见他收养了一众孤儿时,他所有的无赖行为都得到了原谅。有时候看事情真的不能只看表面。在这个故事里,就连孩子都开始自私无度。我发出了和萧笃一样的叹息,就连孩子都开始变了。这就开始令人怀疑人性的开始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千古争论的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所以我说,《妙先生》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思考的电影。彼岸花的出现其实只是一个诱导的因素,但是就连孩子都开始变得自私无度,就不得不让人开始反思人类的堕落究竟是彼岸花的错还是人性本就如此。当然,萧笃和善良单纯的孝文不同,他并不想死。所以,他跑了。比起孝文这个角色,萧笃更加真实。他有小人物的温暖和善良,也有小人物的自私和弱点。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彼岸花依然选择寄宿在他的身上,这其实说明了人性善的一面还是能够战胜人性恶的一面。萧笃这个故事,很像导演在价值观之间的权衡选择的过程。孩子也开始跟着堕落,这好像是在暗示着人性当中本来就有恶的成分。但是萧笃跑了,没有和肖文一样为了拯救整个村庄的人选择自我牺牲。可是彼岸花依然在萧笃的身上,这又好像在暗示着人性当中的善良一面是可以战胜邪恶的一面。第三个故事彼岸花宿主是一个为了生活被迫卖身的少女云香。这里所反映的人类善良大概就是爱。云香这个故事并不是只适合放在电影当中,我觉得它很具有现实意义。云香曾经也是一个被守护的女孩,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守护才让她相信眼前这个男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香都活在自我欺骗当中。生活早已经和以前不同了,但是就是因为以前的那一份守护让云香一直在坚持。这和现实当中很多女人一样,生活的改变,她们并不是没有察觉到,她们只是不敢去打破这一份曾经的美好从而一直选择自我欺骗,自我牺牲。当云香得知她深爱的男人真的要丢掉她时,她最后的精神支柱也崩溃了。彼岸花的孢子迅速在整个村子里散开,一眼望去,满是红色。那些红色是一个少女的绝望。芸香最后选择同意丁果取出自己体内的彼岸花,我想有一半是为了拯救,还有一半因为她已经心死,已经绝望。在丁果他们一行人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打开了千佛窟的大门时,一路跟随的神秘人也闯了进来。这个神秘人其实是丁果的师父的第一个徒弟,从电影人物分类来看,他是个反派。他叫笑人,却从来不笑。在经历了抛弃之后,笑人的心理变得扭曲起来。他痛恨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他希望彼岸花可以蔓延,这样,这个世界就只有好人,没有坏人。如果放在以前,我一定觉得笑人是个变态,是个典型的大坏人。但是现在的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把自己代入笑人的角度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偏激和扭曲的心理也是他受过的苦,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笑人这样的人。因为受过的苦难不能及时化解就在心中越结越深,从而形成了偏执的心理。所以说,痛苦不是快乐,藏在心里,只会越陷越深。人们习惯性地以第一视角去考虑问题,习惯性的忽略自身缺点而无限放大自己的委屈,这就很容易导致走不出痛苦。当然,电影的最后结局一定是丁果一行人战胜了笑人,拯救了世界。这样的剧情虽然一些免不了的俗套,但是整体故事完整,也是圆满结局。这部电影除了剧情之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背景音乐。片头低沉且恢宏的背景音乐,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些不知道什么语言的呢喃,像是佛教的诵经。这样的音乐再配上诡异的画面,给人以莫名的恐惧感和神秘感。电影的背景音乐和音效伴随着电影的故事情节在不断变化,甚至会预示着一些情节走向。在开头两兄弟寻找火蝉蜕是的音乐,绵密悠长,伴随着萧声甚至显得有些阴森。在弟弟找到火蝉蜕时,鼓声响起将兄弟反目的情节突出。但是,这个时候的背景音乐声音都不大,因为这里只是开头的因为这里只是开头的一个引子,这样的音量既不喧宾夺主,能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为后文的故事情节起到铺垫作用。在香云这条故事线时,背景音乐有两种风格的变换。在湘云变卖自己的首饰时,背景音乐有些哀怨,但随着女生的吟唱,烘托出湘云心中悲哀的情绪但是在这里她仍然没有放弃。当香云真正得知丈夫准备卖掉自己时,开始真正的绝望。这时的背景音乐反而比之前轻松一些。苏州评弹的歌声下是香云的精神支柱——从前的美好回忆,像是一段故事,被时光封尘了很久,又缓缓地被提出。心酸难过,悲哀痛苦,一首曲子唱完了故事也该结束反倒是一种解脱。《妙先生》这一部电影虽然是动漫电影但并不适合给孩子观看,它讲述了成年人世界的黑色规则,将人性表现在大银幕上。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反复观看,认真思考。这部电影中构造的世界里的规则,其实是充满矛盾的。好人必须死才能成全坏人,虽然他们也并不算是坏人,因为他们的堕落也正是有好人的出现。看完这部电影其实很压抑,因为他把现实当中要面临的残酷集中在一点,让人去思考。我们从小就被要求保持善良,但是善良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反倒是不停的牺牲。或者说和电影中说的一样,善良本来就是一种牺牲,一种自愿牺牲。那既然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又为何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善良?还是因为人性中的善战会胜人性中的恶。虽然这部电影现实又黑色,看上去实在表达善良的人的牺牲成全,让人觉得惋惜不值得。但是,即使是在周围的人都堕落的情况下,还是有人能够守住人性底线,点亮人性的光辉这就说明,我们还是要选择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