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终要嫁的是爱情,而不是时间和其它

(一)

34.2岁!

江苏人的初婚年龄又推迟了!

男方平均34.2岁,女方平均34.3岁

初婚年龄继续后延......

五年时间,我省初婚平均年龄推迟了4.6岁

年江苏人平均结婚年龄是29.6岁

↓↓↓

年江苏人平均结婚年龄是32.4岁

↓↓↓

年江苏人平均结婚年龄是34.2岁

13个市都“过三十而婚”,最早的是苏州

年江苏13个市的平均初婚年龄都达到30岁以上,江苏人集体“过三十而婚”了。其中,结婚最早的是苏州人,平均初婚年龄30.2岁,其次是徐州人,平均初婚年龄30.3岁。除了这两个城市,其他都超过31岁。南京人的平均初婚年龄32.6岁。此外,还有五个城市的单身青年过了35岁才结婚,结婚最晚的三个城市分别是扬州、泰州和盐城市。

11个城市女性初婚年龄比男性大

有意思的是,除了常州和镇江男女平均初婚年龄相同,其他11个城市,姑娘结婚都要比小伙子晚一些。不过,大多只相差0.1岁左右。

晚婚是趋势

结婚登记年龄段统计表显示,25岁-29岁占了39%左右,30岁-34岁约占14%。也就是说,25岁-34岁是目前结婚的“主力军”,晚婚已成趋势啦。

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参加工作时间推后

生活成本增加

有些人觉得如果对方不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宁愿单着也不将就

还有一些人希望事业有成后再组建家庭

导致这几年江苏人的初婚年龄越来越迟

网友说西凉游侠:为什么要脱单?不知道只穿一件衣服很冷吗?是狗粮不好吃还是手机不好玩?为什么要脱单?

蘇揚:评论里找个妹子回家过年有吗?

属性黏人精:以前约定五年后你未娶我未嫁,以后张口就是五十岁后凑合过吧

Reinhardt_18:人类的寿命在延长,结婚和生育年龄理应延后。

我还在等,唯一契合的灵魂

李宗盛有一首歌:《晚婚》,诉说着很多晚婚者的心态:“我还在等,这世上唯一契合的灵魂”。

晚婚

演唱/李宗盛

情让人伤神爱更困身

女人真聪明一爱就笨

往往爱一个人有千百种可能

滋味不见得好过长夜孤枕

我不会逃避我会很认真

那爱来敲门回声的确好深

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

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让我搽去脸上(的)脂粉

让他听完全部传闻

将来若有人跟我争

他答应不会默不作声

他能不能能不能

让我搽去脸上(的)脂粉

让他听完全部传闻

再聊聊若是非得分

先相约谁都不许苦撑

他能不能能不能

他能不能我能不能

他能不能我能不能

他能不能我能不能

一句“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唱尽了多少人的心酸。

人来人往的世界中,我们不停地遇见,又不停地错过;踏遍千山万水后,却依然渴望爱与被爱。

可即使是晚婚,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人的一生会遇到约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0.。

微乎其微的概率,让我们在这个单身狗很容易遭到“歧视”的年代,想要做到不将就变得很难。

但无论如何,你不应该为了父母亲结婚,你不应该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你不应该被所谓的“合适”捆绑住。

你必须要遇到一个对的人,他能让你奋不顾身地去爱、去恨、去笑、去哭;而他陪着你的时候,你没羡慕过任何人。

在遇到他之前,不过是要学会单身、学会独处、学会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不过是自己拎重物、吹冷风;相对于跟不爱的人在一起的痛苦,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最终要嫁的是爱情,而不是时间。所以,别怕,别慌,别放弃。

“你一定要相信,茫茫人海,一定有一个爱你的人,正穿过人潮汹涌的城市,跋山涉水地来爱你。”

愿你的下一场爱情,是棋逢对手,是势均力敌,从此不被辜负;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

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白首。

爱情和婚姻,从来都不是混沌人生的救赎。一个人的日子能活色生香,两个人的世界才能相得益彰。

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爱情,不强求,不将就,不成为任何人的谁,只是自己的自己,终会遇见对的你。

就像电影《剩女为王》中的父亲所言:“我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够结一场没有遗憾的婚姻......因为我是她的父亲,她在我这只能幸福,别的都不行。”

我在这里祝福各位都能够

找到心爱的那个TA

(二)

你不想结婚,真的就别结了,单身时代已经来了

我可能要走在潮流的前面了,呵呵……

如果你结婚,我希望你是因为这样能让你开心所以才结的婚。而不是因为世俗的偏见和压力。

有朋友问:有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我身边有那么多人恋爱,结婚,但又有什么意义呢,

太假了,有几个人是真正幸福的,结了婚就要闹离婚,要不就是两个人各玩各的,我觉得还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好,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开心,我想一辈子这样生活下去,但我家里肯定不会同意的,周围朋友也不会喜欢我这种状态吧,我不知自己还能这样硬扛着多久,到时候该怎么办呢?

这是个极好的问题,我也给你个极好的答案吧,看完之后,你肯定会感觉豁然开朗。

先说结论:你可以一直单身下去,没问题的,这并非你一个人的抗争,而是一个社会演进的大趋势——单身独居的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01

意想不到的现状

先来看一组数据吧,据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调查统计,截至年,超过50%的美国成年人处于单身,有万人独自一人生活,其中女性万,男性万。

就家庭组织形式来看,全美无子女的夫妻家庭是第一多,然后单身独居家庭紧随其后,这二者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其它所有家庭组织形式。

日本的单身主义也在迅速崛起,在那里,截止50岁还没结过婚的男性为20.14%,女性也有10.61%。

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每七个年轻人就有一个选择单身独居,尤其在北欧,单身的比例更高,挪威,芬兰,丹麦,乃至中国和巴西,都有大批单身独居者兴起,其中瑞典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

所以,感受到了吗?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很幸运,在这个时代,不必再像简奥斯汀或者波伏娃那样特立独行,你就可以选择一辈子单身,没问题的,中国有两亿单身男女,这其中“主动单身”的人,绝不在少数。

02

这些误解早过时了

就像你体会到的那样,对于这种新的社会趋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应总是很迟钝,你如果兴冲冲地去跟亲戚朋友们讲什么单身时代,他们会怀疑你发烧了,而且对这种“异端”思想如临大敌。

但无论社会调查,还是来自于我们的亲身体验,很多情况都已经切切实实发生了变化,倒是那些传统的误解,早已过时了:

1、单身就意味着孤独?并非如此。

心理学来说,孤独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体验,孤独的人,在人山人海中反而更孤独,而不孤独的人,得一知己足矣,甚至陪着几株花花草草也会很幸福,所以是否孤独,取决于人际交往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而高质量的人际交往,是一种心境,甚至是能力。

选择单身的人,如果擅长交际也并不会感到孤独,反而是在婚姻中,糟糕的婚姻会极大放大孤独感,那些意欲出轨的已婚男,绝望的主妇,都在内心孤独地呐喊着,全世界有无数人因为婚姻,被迫跟无法沟通的人强制绑定在一起,守着个活死人墓艰难度日,即便是美满的婚姻,当伴侣去世之后,等待另一方的,也将是彻骨的孤独。

所以,孤独这件事,真不是单身该背的锅。

2、单身就是与世隔绝?开玩笑吧,都什么年代了。

信息时代发展至此,真的还有所谓“与世隔绝”的人吗?就算日本的死宅文化,他们可以几个月不出屋子,靠动漫自嗨,但这些人在网上的社区圈子也是气氛热烈,风生水起的。这是每个人挂在网上永不下线的时代,怎么可能与世隔绝。

而且调查显示,就算面对面的现实社交,也是独居人士更为热衷,如你所见,单身的人更原意跟朋友交往,更热衷于加入各种兴趣团体,也更喜欢聚集在充满活力的城市。反而是结了婚之后,是被迫打断骨头切断筋,无论怎么青梅竹马的异性朋友也得彻底断干净,最好同性的也离远点。不信你把头脑中所有已婚的亲戚朋友都搜索出来,看看婚后还有亲密朋友和独立社交活动的人还有多少?

这才是两个人的与世隔绝吧。

3、单身就是失败的象征?这属于歧视。

中国剩女现象由来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都市白领女性,你说这些人是因为失败而单身?恐怕正好相反,是因为相对异性过于优秀,才单身吧。毕竟很多男人那脆弱的自尊心,无法接受女性收入比自己高,比自己有品位,生活比自己充实,甚至思想都比自己丰富。而也正是这些有一定社会成就的人,才有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保持独立,正是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有更多元的价值观来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怎么就成了失败的象征呢。

反而相对低收入的人群,适龄男女该结婚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不想那么多,也没那么多意识冲突,整个过程要顺畅多了。

4、单身是因为求之不得?错!我们也爱过。

现实中,并非单身的人就是缺乏感情能力的,反而是很多经历过婚姻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单身。现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中,每五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离过婚的,这其中只有很少比例的人会选择再婚,关于婚姻和真爱会带给人们拯救这种鬼话,再也没人信了。

许多人正是经历过婚姻之后,才更懂得单身生活的可贵,没有了婚姻的束缚,去掉了恼人的生育,经济压力和婆媳关系,无论男人女人,都可以更自由,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个人成长上。

很多时候,责任和梦想真就是不可兼得的,而家庭首先就意味着责任。

5、不结婚看你老了怎么办?!老顽固们,睁眼看看世界吧!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养老这件事的执着,已经到了冥顽不灵的程度。以前人们说,养儿能防老,结果都是亲儿子们,把颤巍巍的父母推进了养老院,然后,人们又说结婚了,老了才有人照顾,是啊,老头病了,老太太照顾,等老头走了,老太太谁来照顾?于是照顾来照顾去,又被儿女推进了养老院。

这还只是以前的情况,现在这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变革最剧烈的大时代,科技发展信马由缰,一日千里,人工智能结合生物医学,一方面切实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准,另一方面,变形金刚一样飞天遁地,从脚趾头覆盖到牙缝的服务业,很快就会彻底改善独居人群的生活质量,还指望具体的人来负担起养老的责任,这是何等的刀耕火种?!

现在满天都是谷歌热气球,无人驾驶的汽车都上五环了,还保留农耕时代那种旧式家庭观念和不安全感的人,真的已经落后几个世纪了。

03

悄然而来的趋势

单身这件事之所以成为一种社会变革的趋势,是有深刻内在原因的,,简单来说,至少有下面五点:

1、网络时代通讯技术有了质的提升,使人与人交往的主要方式由线下转为了线上,之前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取决于物理距离的远近,现实中接触机会越多的人,才有可能形成更亲密的关系,而现在社交软件如此发达,人们在网上形成社区,认识陌生人的途径越来越多,完全摆脱了物理距离的限制,使单身和独居者,也可以极大参与到与他人的互动中。

2、女性地位提升,使女人从独立意识到独立生活能力,都有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达成生活的一切所需,而不需要再依附于男人,成为家庭的附庸。这一方面得益于女权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本身进步的标志。

3、城市化的进程,使服务业,尤其是细分领域的服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手机上不但可以随时叫外卖,还可以雇佣厨师,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网上购物,小到新鲜蔬菜大到家用电器,同城快递几小时内就能送达;还有新兴的各种家政服务……。这些变化,使原本需要家庭才可以保障的某些生活质量,现在个人也可以达到,客观上,为单身和独居创造了条件。

4、从时代演进角度说,这是个人崛起时代的必经之路,曾经,我们八零后被认为是标榜个性的一代人,印象很深,当年中国移动推出动感地带,以周董的《我的地盘》做主打,孩子们渴望特立独行,非常追捧这些元素。但那时,这种思想是被主流价值观反对的,再十年后,就基本没人再提“个性”这个词了,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主流。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扁平化,在不断消解一切组织,雇佣关系在解体,家庭关系同样在解体,个体正逐渐变成社会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个体自由选择和承担自己的生活。

5、人的寿命大幅延长,会使大众的人生观发生变化,之前二十几岁结婚,是要一起生活四五十年,而这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很可能接近百岁,这样结了婚之后,可能会一起生活七十年以上……这样就肯定要重新规划一下人生了,人们开始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04

如何抉择

全篇我们聊了这么多,从各个角度论证单身时代的到来,以及相应的变化,无非是想说明一件事: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那就一个人生活好了,这是个严肃的,可供选择的人生选项,而恰巧,也符合眼下时代的趋势。

毕竟,客观上,无论从环境还是社会功能上,都已经开始支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真正的障碍,只在人们的观念上罢了,摆脱旧式观念的束缚,才能勇敢迈出这一步。

从心里接纳这种可能性之后,你会有无数方法,使自己的生活更自由,充实而精彩,而面临的障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说回来,婚姻作为一项延续千年的模式和传统,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主流选择而存在,而单身,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项,而绝不是解放自我或者个性独立的唯一可能性。

无论结婚还是单身,都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最终,此生的幸福快乐,还是取决于人的内心,一个具有独立人格而不断成长的人,或早或晚,彼岸花开。

-END-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huae.com/bhtx/1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