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可防可控

新病例

刚果(金)西北部比科罗镇一座村庄上周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21人出现发热、出血症状,其中17人死亡。截至当地时间10日晚间,刚果(金)卫生部确诊其中11例为埃博拉病例。

医院的主管塞尔日·恩加勒托告诉路透社,医院10日新收治4名埃博拉病毒疑似感染者,其中两人是医务工作者,与疑似感染者有过接触。

埃博拉疫情大多出现在这一非洲中部国家的边远地区,意味着疫情相对不易传播。不过,暴发最新疫情的村庄及比科罗镇距离刚果河不远。这条河是刚果(金)运输和商业贸易的主要水道,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和邻国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均坐落于河下游。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证实,比科罗镇周边地区近5个月前就已分别报告埃博拉病毒感染和死亡病例。这一时间跨度意味着,病毒可能在应对措施到位前有机会肆虐。世界卫生组织已拨款一百万用于阻止埃博拉疫情在赤道省以及其邻省的扩散。一支专家队伍已经于本周三赶到爆发灾情的Bikoro地区,他们携带了专业的调查分析设备。

鉴于刚果(金)的最新疫情,尼日利亚已着手加强在机场和其他出入境口岸的健康检查,严防传播风险。

相关链接:

埃博拉出血热可防可控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最近发生在刚果(金)赤道省的埃博拉疫情已是该国家第9次爆发埃博拉疫情,已造成17人死亡。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三)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四)病理特点。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二、诊断和治疗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三、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提前注射疫苗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密切接触者是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感染控制。

1、提前注射疫苗。

我国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年西非疫情爆发时,在塞拉利昂完成临床研究,去年已获得国家新药批准,今年通过了欧盟PQ现场考核。

2、加强个人防护。

尽量不要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宿主,如非人灵长类动物、蝙蝠、果蝠等。

尽量不要去疫区,避免与医学观察期尚未结束的来自疫区的人员密切接触,尤其不要进行皮肤接触。特殊职业者,如医生等,接触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如穿防护服、戴口罩、戴防护镜等。

3、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4、流行病学调查

主要包括调查病例在发病期间的活动史、搜索密切接触者和共同暴露者,寻找感染来源。这些是专业人员的工作。

5、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

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综上,只要加强防范,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到科学防护,埃博拉出血热可防可控。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huae.com/bhtx/2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