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获奖作品
懂你,终误花期
张群颖
华能安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懂你》
母亲走了四千五百多个日子了。时间如大浪淘沙,甚至将你的容颜模糊,关于你的记忆开始变得细碎而异常深刻。我是如此惶恐,害怕被时光淘去的记忆里,有关于你的。关于你的记忆是如此重要,我怕余生不够斟酌。
母亲爱花也善养花。当年老家的窗台,映山红和彼岸花等等山花总是装点整个春秋,新居的阳台上,四季花香袭人,春茉莉、夏茶花、秋菊盏、冬月季,何时回家,母亲侍弄的阳台总是一片生机绚烂。如今每见花开花落,心念便起:“妈,你看花讯匆匆,花期又过,你又没有见到。”你应该是十月秋雨后才会开放的木芙蓉吧,似无清香,却灼灼其华。只是我不懂你半生辛劳,更不理解你在可以开始卸担时的陡然离去。想来天下儿女都无法完全懂得母爱的。哪怕是为人母数年,又在你离开后的日日夜夜寤寐辗转,仍然未懂几分。到如今年过不惑似乎才开始一点一点地明白,你用敏慧、坚忍、勤劳、豁达创造了一个属于你的奇迹,也是我的奇迹,我将用一生膜拜学习,却再无法向你告知。
这份迟到的懂得,让我错过了你人生有限的花期,我还没有和你踯躅在繁华城市的街头,让路人羡慕说像是姐妹并排走;还没有带你逛一逛购物中心,让你任意挑选中意的衣服和鞋子;还没有亲手做上你教的各种应季糕点让你点评;还没有送你一件高档保健品,一套高级护肤品;还没有把你双手皲裂的老茧修复得不再出血;还没有读着诗词唱着小调揉揉你的肩捶锤你的腰;还没有学会你教的刺绣你教的制衣你教的歌曲你教的待人接物;还没有……好好拥抱你一次,对你说:“妈妈,我爱您!我爱您!”也还没有梳梳你满头银发,看你笑成一脸菊花的模样……
在母亲最后一年时间里,是我对母亲了解最多的一段时期。那时不知道母亲是不是知道自己大限已近,总会打很长时间的电话,两小时或更久,说从前和当下,而我毫无觉察。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可她的言行举止骨子里就透着大家闺秀的端庄。她少时家境不宽裕,听说外婆是育有九个子女的,不幸夭折了三个。外公懂医,识得无数草药,常常免费替乡人看病,写得一手好字。外婆不识字,却有一手好女红,刺绣精美。
外公外婆是有远见的,家里再困难也让所有的孩子读书,女孩至少也读完了小学,那时候也算是文化人了,并且都学了一门手艺。母亲教导我们姐弟仨也是如此,好好读书,不多干涉。她极少打骂我们,也不会絮絮地讲许多道理,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教育我们。那时父亲在县城工作,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母亲独自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农活。我们长在农村,农活却拿不出手。母亲敏慧勤劳,干活是一把好手。她做的衣服鞋子都很精致,我们身上的鞋和袜,衣和衫多是母亲亲手缝制,村里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母亲帮忙;家中养了一群鸡,碗柜里总是满满两抽屉正宗的土鸡蛋,母亲插木槿做篱笆,她会做这世间最美味的木槿花炒鸡蛋;母亲养出的长毛兔成活率最高,洁白的兔毛质量最好;养猪费人工就养一头,母亲抽空也将它喂得膘肥体壮;家里还有茶山、菜地、竹林、水田等。听母亲说,农忙时节,父亲是有农忙假的,但常会做了两三天就腰酸背痛起不了身,于是母亲常在入夜后赶牛去犁田。说这些时,母亲是一如既往平静地话家常,她没有说一句女人家犁田有多累,更没有提起黑暗的孤单和恐惧。
母亲偶然也会讲道理给我们听,是一针见血的言简意赅。我们姐弟偶尔吵架,话语重了,母亲便说:“恶语一句六月寒,好说是一句,歹说是一句,为什么不好好说呢。”寒暑假,母亲就带我们走亲戚,她说:“亲人间再亲,不走往不联系就远了,而且树挪死人挪活,人只有走出去才能有见识。”村里常有家境窘迫的人家请母亲缝补或做一两件衣裳,母亲不收钱,她对我们说:“远亲不如近邻,如果觉得吃亏,要明白吃亏是福。”是啊,福泽我们到现在,让我们无论何时归乡,都备受照顾。
能干的母亲也很有文艺细胞,她身姿挺拔,容貌秀丽,嗓音清亮。她说年轻时她在村里戏班子演的可是铁镜公主。不识五线谱的母亲乐感极好,折子戏、样板戏张口就能来一段,流行歌曲听上几遍也能教我们。茶子成熟时,捡茶子是件很辛苦的活。母亲便会边捡茶子边唱上一段,又给我们摘“茶泡”、“茶片”、吸茶花蜜吃,教我们识别能吃的野果和藤叶,茶山上的我们马上没了郁闷,上蹿下跳地捡起茶子来,但常常听到母亲说看看这棵上还有这么多。那时我以为母亲会批评我们,但母亲没有,她只是自己又捡了遍那些茶子树。
母亲是因病去世的。在我青春的印象里,四十三岁以前的母亲是风风火火、不会累也不会病的。那年夏天,在砖厂干活的母亲突然晕倒在平板车上,医院查出是肝硬化,接着做了脾全切手术。终日劳作的母亲病倒了,她是累过痛过的,但我从未听到过她一句呻吟和抱怨,哪怕是腰疼得直不起来,也扶着家具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她给我们的始终是忙前忙后的身影,我便自以为是地认为母亲将永远健壮,可医生说母亲最多还能活五年,这些我却全然不知,母亲对在外地读书的我隐瞒了。直到十年后,才听母亲笑谈,说学医的姐姐很没出息地晕倒在手术室,说医生不让她咳嗽,一咳怕伤口裂开,那种含片效果真好;又说姨妈她们真好,常来病床前守着……说笑间,母亲创造了一个十一年的奇迹。遗憾在母亲与病痛抗争的十一年里,我竟一直忽略了“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多年来我一直无法理解如此优秀的母亲为什么要去砖厂做那么重的体力活?明明可以凭手艺创造自己一片天空的呀?为什么不愿听到我们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什么在我们面前看似毫无负担的承受了十一年的病痛折磨?直到母亲走后很久,我读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先秦·刘向)才猛然明白,母亲用她的智慧让我们享受一家团聚的温馨,拼尽全力为我们的未来保驾护航,又用生命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要坚韧和宽容。
母亲,前夜我又梦见你,老屋还半新,你与邻居朗朗笑谈,毫不隐晦地炫耀着我们少得可怜的一点工作成绩,又端了碗酱油炒饭给躲在门框旁吸着鼻涕的孩子吃。你跟我们不多说话,团团转地照顾着我们姐弟仨,偶尔抬头对我笑笑,和煦淡然。我分明听到你说:“你莫要误了自己的花期,妈便安然。”
本期朗读者:华能井冈山电厂欧潇雅
——TheEnd——
策划:华能江西分公司党建部
供图:张群颖
编辑:周正元
审核:章瑜、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