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最近在整理之前的文章,发觉这一年断断续续地写下来竟也攒了这么些字。于是摘了自己文章中的一些句子,集中放在这里。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原文。

《旧事。》

即使当时的岁月艰辛,祖母仍保持着对生活的优雅。有仪式感的生活,常怀惜物之心,温暖自知。喜欢花,家门前的小院子里种着一丛丛的百日红,家里虽简陋,也通常井井有条,整洁有序,似乎总是带着一种天生的美感。后来她参加工作,旗袍已不再穿,衣服始终是素雅的花色。剪着短发,用发夹轻轻卡着两边的头发,与那个年代所有的知识女性一样。后来经历文革,也波及到自身,长风浩荡中她像一株山野间的植物,个性凛然着,但内心何尝不曾留下敏感而动荡的痕迹,最终演变成了一种坚韧和静默。她要使自己明白,她的一生是和命运与时代无关的事,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生与死再重大,也不过是一个家族的事。

《影事|玄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童年记忆的缺失,对众生的怜悯,对知识的渴求,已知的但又逃脱不开的一种宿命,在渡自己,到彼岸的过程中凝结在一起,但那又不是悲伤,而是悲伤之外更辽阔的一种沉淀下来的情绪。他的那句“我是在梦中去西天取经,还是在取经的路上,走进了虚幻世界?”我听来是一个人,没有同类的悲怆不已。无明长夜,一事一生,玄奘的整个生涯,也是从头到尾的苍凉。而我也相信,只有真正的经历过才会产生内在的力量,就像长夜终会褪去,太阳照常升起,而有些事情,已经发生改变。

《书事|喜宝,喜宝》

而他呢?不曾料到这个小女孩子能够排除重重障碍假面掩饰,触摸到他的内心。这个岁数的男人,人人都以为像穿山甲万箭不穿身,其实只有自己知道不过是个相处简单的男人,偏偏全世界女人都把他当一只性格复杂需索奇特的怪兽,出尽百宝设陷阱来捕捉他。

这个年纪的孤独,已不单单是身体上的了。

《小说|浮云旧事温柔》

在一次答谢晚宴上,在座的一些人开玩笑,说了些令斓尴尬的话。斓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做事做人力求分寸,尽心尽力在做一个助手的分内事,哪里想到,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个半遮面的角色。是的,她是很欣赏他,有时这欣赏超出了同事之间的范围,是女人对男人的欣赏,她甚至觉得他可以是任何一个女子的归宿。只是,她不再是那个十六岁和班里男生骑着单车去看电影的初恋少女了,对没有结果的事情,她从不愿意有任何付出。因为那意味着伤害。

很多人的出现、离开,不过是人生中的虚妄一场,而有些人,自带着空中碎裂帛的凛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记得和忘记。他们的关系,也许早已超越男女情爱,却是直抵心灵。

《在朝鲜》

安全感,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贫乏而急需的词汇。这种生活注定不是我们的生活,不管灵魂多么渴慕安定,我们依然无法全然地循着自己内心的方向去过真正想要的生活,物质,成了衡量快乐的唯一尺度。我们要继续的,仍是不断冲击,不断摧毁,不断重建,迫使肾上腺素不断激增的,热气腾腾的生活。

《读碑记》

作品往往是悟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无论是书法还是文章。反观柳公权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身处京城,在宫中,在帝王身边,虽然“博贯经术,通晓音律”,但被人看重的,仍是手中那支毛笔。他也渴望建功立业,勋名与山河日久,可还是要不断地为皇家,为王公,为亲朋一次次地书碑。书法成就了他,亦是局限了他。

至于柳公权到底为何进滔写了什么,不得而知。在这通高12.34米,重达.3吨的高大石碑上,现在仅能从碑身两侧窥到柳公权模糊字迹,正文已荡然无存。想来也不过只是虚辞。

看不到那些矫饰的溢美之词,也就不必面对书者柳公权尴尬的内心。

世事说来残酷,时间翻转,有时也是一种慈悲。

《岁月无尽》

他终于走到了她的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像个局促的少年。他看到了她后背蝴蝶骨上的疤,那是烟头摁在上面留下的烧痕,他仿佛听见皮肤如锦缎撕裂般地疼痛。她缓缓抬起头,带着风尘女子的慵懒,像是料定他会来似的,斜着眼似笑非笑睨着他。她的头发还是那么温软,只是狠狠地绾了起来,插着一枚白玉簪。胭脂横扫。锦衣绫缎裹着的身体玲珑无比。瘦削的锁骨上飞绣着一只蝴蝶,随时可毁灭的艳。

可是,眼睛无比的苍老。

《飞天,飞天》

盛衰皆有时,就像月圆便会月缺,知晓了这些,便不会对一城一地的兴衰有过多的伤感。但日本西行法师却说,“花开,即注定花落,非因春风吹袭的缘故,但梦中醒来,内心仍感凄戚。”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就时时给人惘惘的惆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把千年兴衰看遍,回过头来,却发现它的命运与民族历史何其相似,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可是,它仍活着,血脉畅通,呼吸有力,它身上有族魂,有文化一代代的传承,有艺术不苟活的生命。

非为苍凉,而是壮美。

《晚秋|花未眠》

张爱玲是锦衣夜行之人,她要陌上花开似锦,也要猛虎细嗅蔷薇,其心坚韧经岁月磨折而无损其辉。我常想,民国那些个珍珠们,林徽因是春,是四月天里的云烟,虽然缥缈但内心笃定,对美,对真理,皆有信仰。也是即将进入夏最后的端然。陆小曼是月光下仿佛蔷薇花藤的少女,带着晚春的暧昧初夏的潮湿,荼蘼熏风着,有着未婚女子的娇俏。要很多很多的爱,于是,花开了,香气在暗里四溢着,笼中的雀儿叽喳,而她,只斜披了一件翠碧纱衣。

请输入标题abcdef

《西北望|王族的背影》

十月的西北空阔辽远,秋风长天长地,穿胸而过,把人的魂儿都吹散了,我们却执意于要找寻一个王朝的尊严和过往。我爱看陵墓,石寿千年,一是寂寞,二是壮观。枯衰的荒草,石头砌成的壁垒,是历史的荒园。墓地是化为石头的虚无,石头是不会说话的,但它能传递一种隔世的声音,是探寻过去岁月的一把钥匙,有了它,我们和那些闪光的名字、沧桑的人事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时光之桥,期许能站在桥上隔着烟波浩渺窥到一丝丝它前世的样子,与我心中所想拼接、契合。

《一所师范学校的纪念》

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衷。她仍以她独特的气息,召唤着我们,去庇护她的健在、逝去和新生。

是的,于我们而言,要一直走下去。生活本就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谁也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要走,要生生长流,步履不停。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人,每一个从这里踏上征途的人,始终带着七师的记忆,那条坚韧的、红色的血脉成为你我共同的标记,它使我们在多年之后,成为互相辨认的印记,不论身在何方,是那句热切的“我也毕业于大名师范”,她知道我们内心的历史和时光,也是我们最终可以回得去的那个地方。

近百年的岁月山高水长,七师,以她最初的模样,呼唤故人千里万里归来。

《芈月|荼蘼》

这时的她,欲炼成琥珀。将丈夫的爱与往事的温柔凝固,凝固成时间的骨骼,以敌人的恨浇铸汁液,以屈辱与磨难打磨,一点一滴,刹那定格。她说,我老了。是的,心老了。容颜却愈发锋利地艳,那是和在宫中,在惠文王身边都不同的样子。

真正的女神便是这样吧。变故出现后,也许会长夜当哭,但不会悔恨自身,否定自己。经得住起伏,架得住奢华,接的了地气,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释和叫屈,只留在关键的时刻,出大招。

每一个载入史册的政治家都有其两面,一面属于永恒,另一面则属于它们自己的时代。而作为女人的她,活过、爱过,有过花繁香浓,韶华极盛,拼尽了一生的性命开了个蓬蓬勃勃,兴兴洒洒,这孤独但不寂寞的彼岸花,开到荼蘼,人间便再无芬芳。

《那场地震记忆》

人为或自然的灾害,带给人们警醒、思考。对于身处的人来说,是切肤关身的痛。但对于身外的人来说,其实更多的是茫然。年8月2日卡夫卡在日记里写下“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曾令人费解。宏大的背景最终只是背景,生活还得继续。对于一场灾难,除了向受难者表示同情和援助外,我们依然行进在自己的生活中。只是猛然懂得,最珍贵的,原来是那么容易拥有的东西。正如空气,失去了它,才发现我们无法呼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那个时代,旧思想与新浪潮交叠盛放,一朵花压着另一朵花,能拿起画笔的女人,必是不凡的,也是不甘的。在如此新旧世界的交替,从没有话语权,到克服阻力,引人注目,跨越藩篱,实现自我,作画,成为她抵抗世界与过去的手段。

曾为雏妓的身份,坎坷的身世,不被世人看好的感情,一一化为繁华世态背后的冷寂真相。于是,在她的笔下,南方的七月,水塘里盛放的莲花,荷叶下的涟漪,夜色小街的无明灯笼,还有,异乡的黄昏,大雾,雨水,深夜,琴声,和心底蓦然生出的对身世的悲怆……

《铜雀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内心何等敏感,也知道人生如浮云苍狗,转眼已至暮年。生命行将尽头,独自一人,抬眼望去,笼罩在宿命轮回中的铜雀台,如此空旷,一如命运的无常。所谓雄图霸业,不过过眼云烟,只剩旧事沧桑,唏嘘不断。

经过了华丽深邃,亦有过幽苦艰绝,能动亦能静,能曲亦能伸,能微笑亦能痛哭,能复杂亦能纯真。曹操是江山美人皆爱的,这样的男人,心里是有一只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时光深处的大名府》

“我为魏博人欲问,魏博事逝碣与碑。丰碑土蚀前朝字,楼台犹是古陪京。”后来清人感叹的诗句总带着淡淡的怅惘,事非亲自经历终是不能体味的。大名府就像一艘庞大华丽的夜航船,骤然停止了盛宴狂欢,瞬时沉没于海底,千年繁华得以封存,无人再知晓其真实面目。

一千多年过去了,从历史深处吹来的古风在这片土地上鼓荡着。虽然在水淹大名府的当年,人们就开始在别处重建,但是几百年来,人们每每念及的大名府却仍是北宋时那个莺歌燕舞的温柔乡,它俨然成为大名鼎盛的图腾,只不过现今成了诗人们的感怀地。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杜甫对李白的慨叹,这句话同样也是时光深处大名府的写照。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衰老是容易的,长大却难,人世的冷暖跌宕在生命的最初就已诚实的投射在灵魂上,不可躲闪,避无可避。在父亲的记忆里,生命中第一次与外部世界交手,是在幼儿园。那是60年代中期,那个时期孩子的童年,有的属于山野,有的属于麦草垛、乡村和放逐,而城里的孩子,注定是属于幼儿园,也称保育院。

特殊年代,空气中充满不安和悲剧的征兆。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多都被隔离、审查或者下放,大街上每天都是闹哄哄的乱,撕扯、叫嚣,有时又是冲天的火光,将天空映成赤红。而在这里,仿若一个僻静的小丛林,老师们很巧妙地把它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天青等雨,丽君小镇等你》

当年,她的父亲,还是村野中的少年,被迫离家舍业,离开邓台一路辗转,去往台湾。那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20世纪30年代。往后的人世悠长,也曾遍布磨损和创伤,在异域的夜,坐在旧藤摇椅上,月亮仍是故乡的月亮,他记起了少时的村庄,依偎于大宋陪都旁的故乡。他唱京戏,“统领貔貅战沙滩,失落番邦十五年。高堂老母难叩问,怎不叫人泪涟涟。”那是余叔岩的《四郎探母》,也是他的人生挂念,迢遥的时光里,故乡永远开成了一树花,冬也凌寒,秋也苍苍。

身份证上登记为本籍河北省大名县的她,承载的,是父亲不能泯灭的家族情感,以及对故土的眷恋,并把这种眷恋深深地根植在邓丽君的血脉之中。她听着父亲的京戏长大,在感受父亲思乡情浓中悟得人生真谛,并遥想着故乡的模样和亲人的情长。她唱出的歌,风波湍急里逐渐显出人世间的真相,她痴情于,人间烟火,花开成海,隔了青山道阻且长的惆怅。

《城记|月下故国》

如果是明月夜,如果是寻常屋瓦巷,安暖的人家儿女,细细念叨着日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含蓄委婉铺陈着。我幻想这般平实生活中的美景,就像幻想洛阳每年春天盛开的牡丹花,它就像东京汴梁一样,繁华富庶的烟火人间。

人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腹的点心,这些无用之美呵,游荡于城中,秉烛夜游,出入尽欢,在这终将被岁月吞噬的古都中,释放内心的火焰。

《看,他那张禁欲的脸》

因为孤独总是昂贵的,也不是人人都负担得起。那样的清雅淡漠,高不可侵,唯有孤独造就。是经过命运的浮沉挣扎,生离死别的考验,爱与恨的熬心,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劫数,所修得的静扰不乱,是马德所说的,八百疏狂,敌不了一丝内敛。三千喧闹,大不过满怀岑寂。不动声色,是山也寂静,是水也寂静,是你看我时,一脸的寂静。

独处、自省、冷静、节制、自控力,这些禁欲系的关键词汇,无不体现个人希望在流沙社会抵御住崩塌的渴求,因为我们始终无法做到不取悦,不依附,不攀援,绝对的自我控制需要的是有勇有才有识有情有义有自尊有气度。

《『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折射出我们对时代的恐惧》

民谣,诗词,手写信,故纸温暖旧字迎面,与其说它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的再一次回望和留恋,倒不如说是它听从了人们内心的呼唤,以简单、朴素为名的,在物质、信息、价值观都无比丰富的当下对“从前慢”的一种真切渴求。

时代像是释放了洪荒之力般的激烈,日益物化的社会,诗意沦丧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变得实际、实用而实惠,越是这样,渴望慢,寻找慢的愿望越强烈。民谣复兴,诗词大热,我们含着热泪聆听别人念着家书,感动莫名,沉重地慨叹着那个再也回不来的时代,就像怀念一种乡愁,那是生命最初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相对忘言和满目真诚。

但也就止步于此,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的时代,我们活得紧张和匆忙惯了,像“虚伪的老情人般怀念着故乡”,回不去的时光,夹杂过去回忆与美好景象,我们不做改变,对过去又真切又虚伪地怀念着。

《西塘|浮云旧事温柔》

最终目的仍是兜售商品。蹩脚的建筑细节,掺杂了更多现代人理念的建筑风格,细究起来总会充斥着很多暴戾之气。因为人们再如何怀旧,那个人影树影,诗意盎然的时代已然结束,亭台楼阁不过是容器,盛载的仍是现代人不息的野心。如何仿古,也仿不出昔年风骨,无血无肉只会令人生怖,更加丧失掉思古之情。

《大姨也是妈》

人最好的结局是无疾而终,是不告而别。拖延着的病症像是一个人被慢慢推入到人们看不见的黑暗中,被一只无形的手搓揉着,并没有翻盘的机会。知道注定要离开,但这中间所承受的苦痛早已令人丧失掉之前生命所有的激情与热爱。

只有信心一点点被抽离,希望一点点被瓦解,最终放弃生之艰难。只有苦痛与煎熬,然而解脱无门。

《你努力讨好别人的样子,显得特别孤单》

所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之前,要先活成自己。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受舆论绑架,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再强求自己做一个所谓高尚的好人。疾恶如仇但也能从善如流。

避开那些繁杂和琐碎,生活是自己的,与旁人无关。讨好别人不如先取悦自己,把自己的身体养好,把自己的精神喂饱,把人生拉长,把世事看淡,把圈子变小,把原则明晰。不想说的话就不说,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不想融的圈子就不去强融,不想结交的人不去理会便是了,当身体不再紧绷,内心不再紧张,情绪不再焦虑,自会迎风盛开,虽然不确定蝴蝶会不会来,但枯荣自在,也是自己的福气。

外界那么喧嚣,何必你去讨好。

《我只是不想屈服》

我们是芦苇,执着是根,热爱是风,在世间摇啊摇,为着自己那一点点的执念,将它化为灵魂最独特的标记。不向现实妥协,不是梗着身段与这个世界强硬对抗,也不是在知道这个世界的肮脏和混乱后依然爱它。而是在知道这个世界肮脏和混乱之后更加珍视人性中的美好纯粹,以善与美、安静与强大,活成这个浮躁时代的反面,只有这样,在暗的夜里,仰起头,那片雪花轻轻落在脸上的时候,心底才会有轻轻的一软。

就是这轻轻一软,便会让你觉得,人虽然生而如蚁,却可美如神。

《牛羊才会成群狮虎只会独行》

身边的朋友说,越来越不喜欢交际,过了欲望沸腾的年龄,这些年,竟也渐渐生了孤意,觉得热闹都是泡沫。不再去参加无谓的聚会和酒局,不再刻意与别人保持亲密,年纪越大,越渴望“慢”,渴望“独”,因为“慢”、“独”从来都是人生奢侈品。但可叹的是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这个道理,走了那么远的路,原来只是为了摆脱昔日的负重,人生,到底还是逐渐做减法的过程。

人需要合群,但合群不是努力讨好人群,不是肆意跟着群体走,而是在走的过程中,允许自己的心是独行的。这种独行,是在人群中保持的一点抵抗精神,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才不会在人群的推搡哄抬中迷失初心。

《冬日事|围炉读书等雪待春风》

一切都是昏暗的,一切都是踏实的,在杂沓的小街巷,这些每天遇见的小摊小贩,穿着厚厚的棉衣呵着双手取暖的人,让人感受着一种久违了的乡村情怀,以及,沸腾跳跃在这座日夜居住的城中的温度。它不是宏大的口号、远大的目标,一个又一个的规划、符号,而是这一个个的人,一副副冬夜的炉火映照出的面容,是这座城的素面,或许,也是这座城的元气。

真的,这片刻的温情令城的眉目生出丝丝暖意,寒冬薄情,亦有深情。

《人人皆困『寂静岭』》

高耸的烟囱,不息的车流,飞扬的烟尘,农村燃烧的秸秆,源源不断的污染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蔓延扩散,最终我们被囚于白色的孤岛。时代让追求物质的人们坐上了云霄飞车,刺激与尖叫让人们看不到所处的世界,看不到自己的狂躁暴戾。要快马加鞭,要疯狂追赶,不断摧毁与重建,一成不变的只是粗暴焦躁的节奏。对金钱与物质野心勃勃,要换大房子,要开好车,要创造更多的GDP,以财富衡量成功。人们也很容易从这些事情中获得积极的正面能量,用以自我催眠,却故意忽略了其负面不可修正的缺陷。于是,野心和欲望令我们负累加身,处境桎梏,疲于奔命的恶性循环使生活充满了无解的无望。

《舌尖上的大名府》

那些百年小吃吸引人们的,不光是它们独特的口味,还有漫长时光中依附在食物身上的种种人事和家族情感的流转,颠沛流离的过往,一次次失败后的不甘心和穷途末路后的起死回生。

谁也不知道路能走到哪里去,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更好或者更坏,但要走下去,一点点改善着技艺,一点点进行着纠错,一点点打磨着初心,最初也许仅仅是为了糊口,为了养家,为了有个生计,也不会知晓在哪一代就涅槃了,功夫就成了。所有的功成与声名也只是熬,熬着汤煮,熬着火候,熬着时间,熬着内心的甘与不甘,是百千种孤独成就。

《清明。桃夭》

这桃花,是王维杜甫岑参们在大明宫的早晨抬头望见的华枝春满,那是真正属于大唐的春天,长安城的繁盛;这桃花,是李白独行山中看花零落随清流远去,多少繁华过眼,心中的清净难与人说;这桃花,是陶翁亲手炼制的一丸丹药,可隐匿,可沉堕,可避世的一场大梦;这桃花,是刘、阮二郎濒临险境后的奇情艳遇,缘起缘灭满树摇红,眷恋也成了妄念。

《镇江记》

三千年,能积淀出多少的人事和风物啊,一座城最打动人的,最先涌上心头的也是风物。风物,是吴侬软语的温存与娇柔;风物,是古旧建筑散出的幽幽暗光;风物,是秦砖汉瓦盛唐的日头宋朝的月光;风物,是你走在街上隐隐地勾着你的魂儿,在你耳边低低细语着,告诉你,这是前世的乡。

在这座略显颓唐气质的城,在这个随时可到门外买蟹粉小笼包的城,我能轻易记住的,不是那些诗词歌赋,不是几千年的盛名,而只是动人的日常,是逼仄的街道上乱哄哄的喧闹和铺子,是厅堂里的两把旧椅子,光影斑驳着,是阳春白雪的心和柴米油盐的事。是清欢,亦是深情。

《古城春日三月三》

三月三北城会,它成了生活的一种存在,与古城的气息谋合在一起。每当北风凛凛时,人们便会想起三月三,就像在天冷的时候渴慕着手里的一碗热粥,想着过了会,春天便来了,日子便也能和风顺畅地延续下去。这种想,是孩子手里的棉花糖,总也扯不完,因它代表着沉稳、安定、老道又热气腾腾的生活。

俗世的一切均是可爱的,是暖的,三月三最勾人心魄的,便是它总带点乡气,带点变革中的商气,又带着些粗糙的野气,是风雅颂中的风部,呼呼地接着地气,它就在那里大喇喇地唱着,唱着的是古城的土风歌谣。

《爱是深情相拥,也是适时放手》

我不要做越界的母亲,也不要被越界的女儿。虽然她的成长也时时令我感到紧张,但我提醒自己,母爱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终将分离的旅行。孩子也好,爱人也罢,任何一段感情经过千山万水来到自己身边时,都要明白,爱是顷刻的相拥,相拥要用尽深情,但爱也是放肆后的克制,理解后的宽容,是想紧紧抓住但终于又放开的手。

月童渡河

热爱生活

相信感情

敬畏文字

在旧事、离愁、残梦、迷楼

以及

万里山河中解读世俗

长按识别下面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huae.com/bhyh/9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